移动应用

微信公众号

属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本田马格纳MAGNA250的故事


今天再来说一个摩界老叔叔鉴别器:本田马格纳。

只要你是从那个水车时代过来的人,就不可能不认识这款车。当时这款本田马格纳凭借优秀的做工质量,低廉的价格(成色很好的也只要2万多),拉风的外形,成为了很多带老鸟的启蒙水车。

这张背景的照片是不是勾起很多人的回忆?我们还是来说说车吧,本田马格纳诞生于1994年,正式的官方名称叫做V-TWIN MAGNA 开发代号MC29。是日本近代250cc日式巡航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而这台在国内被称为“龙犬”的机器不仅仅是一台摩托车,更是一个时代集体回忆。

本田马格纳的诞生并非偶然。上世纪90年代初,本田的400cc级别铁马Steed取得了空前成功,引发了全日本的美式摩托热潮。本田公司敏锐地意识到,还需要为入门级骑手打造一款既有美式气质又价格亲民的250cc车型。

1993年东京车展上,本田以"V25 MAGNA"之名展出了这款概念车型,其定位是V4发动机MAGNA家族的小弟——VF750MAGNA(V45 MAGNA)的250cc版本。值得一提的是,"Magna"这个名称源自拉丁语,意为"伟大(女性形式)",带有女神般的韵味,与这款车型纤细却不失力量的气质完美契合。

根据官方数据,V-TWIN MAGNA搭载了一台水冷四冲程DOHC四气门90度V型双缸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排量为249.4cc,最大功率达到27ps(20kW)/10000rpm,最大扭矩22.5Nm,配备5速手动变速箱。虽然从数据上看并不惊人,但90度V型双缸的设计使其运行异常平顺,几乎没有其他250级别车型能够比拟的巡航舒适性。

这台发动机的基因可以追溯到本田的VT系列(准确说是XELVIS),属于经典的运动风格。

而本田工程师在保留90度V型设计的同时,通过增加曲轴重量等改进措施,赋予了它更加浑厚的中低速扭矩输出,使其完全符合美式巡航车的骑行特性。

油箱容量为11升,虽然不算大,但搭配发动机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单次加油的续航里程完全满足日常通勤和周末短途旅行需求。

本田马格纳最让人过目不忘的地方估计就是那个像飞碟一样的后轮轮毂了——这在当时的摩托车设计中几乎是一项革命。这种一体式轮毂完美呈现"盘状"感觉,在日本国产车中属于首创。

为了克服碟式轮毂在侧风影响下的稳定性问题,以及难以安装平衡配重的技术难题,本田的工程师们通过极致提高切削精度,实现了"无需配重的高精度平衡碟式轮毂"。据当时参与开发的窪岛设计师回忆,公司内部对这个设计存在很大争议,许多人认为这种轮毂会增加制造成本,并且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但他坚持认为这是马格纳与众不同的关键设计元素,最终凭借"这一点绝对不能让步"的坚持赢得了高层支持。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碟式轮毂成为了马格纳最鲜明的视觉标志。

与典型美式车型不同,马格纳采用了短而上翘的双管散弹枪式排气管,造型极具攻击性。

这不仅是为了美观,还考虑到在满足日本严格的噪音法规同时,让骑手能更直接地感受到那种富有韵律的V型双缸排气声。这种平衡艺术与功能的设计哲学正是本田工程师的骄傲所在。

整车尺寸方面,低矮拉长的车身线条、440毫米宽大座椅、与大排量车型同径的粗壮前叉,以及大幅倾斜的前后悬挂,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越排量等级的视觉震撼。坐上这台车,即使是体格健壮的骑手也能感受到极佳的包裹性和舒适度,这在250cc级别车型中非常罕见。

马格纳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1995年度创下了年销售突破1万台的佳绩,成为当时日本国内250cc级别的销售冠军。这样的成绩对一款定位较为小众的美式车型来说尤为难得。

1996年,本田推出了改进版S型号,主要升级包括:前轮也采用碟式设计,进一步强化视觉冲击力各部位增加镀铬处理,提升高端质感增添立体徽标,细节处更显用心增加危险警示灯、可调式刹车杆和带行李挂钩的扶手等实用配置1999年,为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本田对马格纳进行了排放系统升级,同时优化了噪音控制。2004年则强化了安全系统,包括改进钥匙锁芯和防盗系统。

上图是马格纳2007年停产的版本,这款车型的核心设计理念和外观基本保持不变,创造了近14年的持续生产纪录,这在快速迭代的摩托车行业中实属罕见。

马格纳的成功绝非偶然。它不仅是一台优秀的摩托车,更是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秩序开始动摇。就业困难、前途迷茫,众多年轻人感到被社会抛弃,精神上处于一种迷失状态。

美式摩托车所代表的自由精神、对权威的挑战,以及那种"离经叛道"的气质,恰好满足了这一代年轻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这个时代对于美式巡航车的命名就能看出这种文化取向—

本田自家另外一款经典美式巡航Shadow(暗影)

川崎家的叫Eliminator(直译是终结者,到了国内成了消除者...)

铃木家的叫Savage(直译野蛮人)"等等,都在暗示一种对既有秩序的挑战。

马格纳虽然也属于这个阵营,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地复制美国本土的设计语言,而是融合了日本工业设计的精致与完美主义。它既有美式车型的粗犷与自由,又有日系产品的精致与可靠,成为了一种"既入乡随俗又不卑躬屈膝"的存在形态。

对于那个时代既向往自由又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约束的年轻人来说,拥有一台马格纳意味着可以在主流社会中保持一种克制的反叛姿态——这正是它受欢迎的深层原因。

我曾经也短时间拥有过一款马格纳。这台车最让人惊艳的是其在低转速下出色的扭矩输出和平顺性。多数250cc摩托车在低转速区间往往显得"贫血",需要不断换挡来保持动力输出,而MAGNA却能在2000-3000rpm的低转速下就提供充沛而线性的动力,让骑行变得轻松惬意。值得称赞的还有其出色的底盘调校。尽管外形夸张,但工程师们并未因此牺牲操控性。即使在蜿蜒的山路上,马格纳也能展现令人意外的灵活性,配合那出色的V型双缸动力输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骑行体验。

即使在今天,如果你还能看到一辆保养精良的马格纳,那独特的碟式轮毂和双管排气依然能引来众多目光。它所代表的那种平衡艺术与野性、精致与自由的设计哲学,已经超越了时代的限制,成为永恒的经典。

您可能喜欢

风驰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