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

微信公众号

不同身高的人应该怎么选摩托车?矮个子也能骑ADV?


摩托车并非是一刀切的产物,但大多数摩托车厂家根本不会告诉你。华丽的宣传照片、各种参数表还有网上的测评都没有提及到摩托车是否真正适合你的身材。但如果你曾经骑过一辆感觉很好或者完全不合适的摩托车,你就会明白身高、体重、身体比例和体型会彻底改变你的骑行体验。事实上,并非每辆摩托车都适合所有人。尽管现在的摩托车界都热衷于讨论发动机排量、马力或者最高速度,但一辆摩托车是否贴合你的身体、骑行够不够舒适才是决定体验好坏的关键。

有些摩托车会让高个子骑手感到局促,有些对小个子来说头重脚轻,有些会让你的膝盖疼痛难忍,还有些在每个红灯前都要跟摩托车进行搏斗。最适合你的摩托车并不一定是卖的最好的那一款,而是能与你 “合二为一”、完全贴合你的身体的那辆。所以,今天我们要为不同体型的骑手分析最适合的摩托车。来探讨每种体型的优势和劣势,并推荐几款真正适合特定骑手的车型。因为最完美的摩托车不仅看起来漂亮,还要能让你骑得更远。视频较长,点赞收藏不迷路,欢迎进入两轮摩托车世界。

第一类,高个子骑手身高185 以上

个子高看似是种优势,在一些些情况下也确实如此,你可以轻松用双脚撑地,在摩托车上视野更开阔,很少会觉得摩托车太大。但劣势也很明显,大多数摩托车都不是为了高个子设计,通常高个子骑摩托车,都会腿部蜷缩、姿势佝偻,骑个30 分钟就能从愉悦变为痛苦。

核心问题是膝盖的角度,运动型仿赛或者街车的脚踏位置都较高,会将你的双腿挤压在一起,让你长途骑行会特别疲劳、还会膝盖劳损,甚至在骑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姿势。更不用说小尺寸的挡风玻璃会让气流直接冲击你的胸部和面部。

另一个隐性问题是车把的距离,高个子通常躯干和手臂也都比较长,假如车把位置很低,你就会被迫弯腰驼背,导致背痛。解决方案就是,选择轴距更长、座椅更高、车把间距宽、腿部角度更舒展的车型。比如ADV冒险摩托车,还有运动旅行车比较符合需求,因为这些车型都是专为长途和舒适度设计。

最好的选择,贝纳利552X,无极DS625X。这些ADV 摩托车堪称高个子骑手的量身定制款,座椅高度够高,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直立舒展,宽车把和长行程悬挂系统能提供充足的骑行空间,还能应对复杂地形。此外,整车尺寸够大,还能给你带来优秀的风阻保护效果,让你的骑行更加舒适。

备选的话就是宝马水鸟GS,虽然宝马的水鸟GS体型庞大,但对高个子来说却是优势,腿部空间充足、风阻保护优异、 车身姿态宽大,是长途旅行的高个子骑手之选。假如你腿够长而且预算充足,很难找到比宝马水鸟GS更合适的车型。

第二类,矮个子骑手身高165以下

如果你身高较矮,就会更多的经历心惊时刻,停车时只能踮脚支撑,或着只能单脚着地,甚至几乎够不着地面。一旦车身轻微歪斜,就可能会失控倒车。矮个子骑手每次停车时都要和 平衡来作斗争。

问题不仅在于座椅高度,还包括座椅宽度和重心,又窄又轻的摩托车上810座椅,比那些又宽又重的摩托车上760的座椅,要更舒服。许多适合新手的摩托车纸面上看着很友好,但骑上去更像是难以驾驭的 高头大马。

另一个隐性问题就是重量分布,即使整车的重量轻,但假如重心偏高你还无法双脚撑地,那每个红灯前你都会像是在走钢丝。一旦车身倾斜超过临界点,单腿根本无法支撑。

矮个子骑手还需要应对尴尬的人体工程学设计,需要伸手够车把、费力的捏离合器、脚踏还可能距离过远等等。

理想车型就需要足够稳定还能带来信心,让你的每次停车不要像冒险一样。

最佳选择,比如春风的450CLC,本田CM 500。这些巡航车型的坐高都很低,车也很窄,即使你的身高低于165,也能双脚平稳着地。车身轻盈、操控友好,很容易建立骑行信心,是短腿骑手的最佳选择之一。

备用选项,就是川崎忍者400。座椅高度约 785 毫米,虽然略高但车身很窄、重量够轻、平衡性很好。骑行时感觉比实际尺寸更小巧,坐姿也可以让你完全掌控车辆。

矮个子骑手选择的原则就是,低座椅高度不代表低性能,合适的摩托车能让你从紧张变为从容掌控。

第三类,体重比较大的骑手

这是很少被提到的体型,但重要性远超你的想象。如果你的体重比较大,可能会经常苦恼于摩托车动力疲软、迟钝或者不稳定,即使是标榜 “运动” 的车型也不例外。

真相就是,大多数摩托车的悬挂弹簧和阻尼设计针对的都是体重约 70-80 公斤的普通骑手。如果你的体重远超这个范围,问题就会逐渐显现,

首当其冲的就是悬挂系统,较软的弹簧在体重作用下会压缩过度,尤其是后悬挂,这会破坏车辆的几何结构,加大转向角度,削弱你过弯的信心。更糟的是,在急刹车的时候减震可能触底,或在颠簸路面摩托车会很不稳定。

其次是刹车和加速性能,体重比较大的骑手自然会对这两个系统施加更大压力,尤其是小排量车型。一辆轻量级的 300cc 摩托车在市区穿梭可能很有乐趣,但加上体重和装备后,就会突然显得 “力不从心”,连跟上车流都很费力。

好消息是,有不少车型配备的都是更强的配置,还有高扭矩发动机,而且悬挂系统能升级或者调整来适应需求。

最好的选择,就是双缸摩托车,特别是V型双缸,比如像是哈雷或者印第安的车型。对于体重较大的骑手来说,扭矩充沛的 V 型双缸发动机在全转速区间动力都很不错,哈雷或者印第安的车架也足够坚固。减震通过调整后也能出色的应对额外的重量,还不会显得车子特别笨重。

如果你更想要一台运动车型,那也可以考虑一下雅马哈的 MT-09。这款三缸车型能提供出色的中低转速扭矩、车架也很稳定,以及前后可调的悬挂系统。座椅宽敞、车把宽大,即使负重也能保持稳定。

体重比较大的骑手选车的关键,就是寻找扭矩、大空间和能调整悬挂的车型。要记住舒适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你安全骑行的主要因素。

第四类,腿长躯干短

这是最难找到合适车型的体型之一,因为摩托车设计不像裤子那样考虑身材比例。如果你腿长躯干短,可能面临一个很典型的问题,就是膝盖像赛车手一样蜷缩,手臂却感觉不够用,背需要弓的很大。仿佛摩托车就不是为你设计的似的。

核心关键点是座椅到脚踏的距离,许多运动型或标准车型为提升离地间隙,将脚踏位置设计得比较高。这对腿长适中的人没什么影响,但对腿长的人来说,这会迫使膝盖过度弯曲,久而久之就非常难受。骑行个 20 分钟内就会出现腿部不适、大腿麻木、重心转移不舒服等问题。

上半身比较短就更加剧了这一矛盾,让你即使双腿蜷缩,手臂也无法舒适前伸,只能向后坐、在座椅上来回滑动,或者过度前倾压向车把,整个骑行三角都不对劲。

理想车型就是需要具备充足腿部空间,还有较高的车把,采用中立坐姿,能自然伸展的车型。

最佳选择,就是凯旋 Bonaville T120和大多数标准车型相比,T120的脚踏位置低还靠前,能为腿部提供舒展的空间,车把高度适中,也不需要你过度俯身,平坦的座椅能让你前后滑动找到合适的位置。作为复古车型,T120的骑行空间也足够的宽敞,不会像运动仿赛那样挤压你的身体。

备选的话,雅马哈 XSR900也可以。虽然雅马哈比凯旋更有攻击性,但座椅到脚踏的距离比同级别多数车型更长,直立车把避免了趴在油箱上的姿势。还能兼具运动感和舒展性,如果你还想进一步调整,还可以用不少改装件实现。

选车原则,是要考虑静态试坐时的尺寸,骑行 30 分钟后评估一下舒适度。假如你的双腿和车一直在 “对抗”,那再多马力也无济于事。

第五类,腿短躯干长

如果你上半身长但腿却很短,那摩托车很容易会将你置于尴尬的中间地带,上半身舒适的车型,下半身往往显得不稳定,双脚可轻松撑地的车型,坐好后又好像骑狗一样。

核心矛盾就是因为你的手臂够车把很轻松,但腿的长度不够。你在座椅上坐的够高、视野很好、握车把轻松,但停车时需要左右摇晃、踮脚或者倾斜车身来保持平衡。此外,由于腿短,较高的脚踏会比你想像的更不舒服,尤其是那些纸面上看似 “低座高” 的车型。

这种体型让很多摩托车显得不合适,即使是中型街车或者ADV冒险车,停车时也会显得头重脚轻,尽管坐着时看起来够高。

你需要的车型是那种兼具低座高、窄车架、直立人体工程学设计,在骑乘时感觉不会局促的车型。

最好的选择,印第安 侦察兵 Bobber。座椅高度只有650 毫米,摩托车的腰部狭窄,即使腿短也能轻松双脚着地。得益于中置脚踏和长油箱的设计,躯干较长的骑手不会感到蜷缩,是少有的上下身都能贴合的巡航车。

备选就是雅马哈刚刚引进的MT-07。座椅高度只有800毫米,虽然略高但车身极窄,是同级别中最轻的车型之一。骑行时,短腿也能轻松掌控,直立车把和油箱形状让上半身长的骑手也能感觉自然。更换低座后,整车会变的更加完美。关键是你必须忽略整车的高度,更多的关心腿部触地和手臂握把的实际感受。

第六类,肩膀宽阔、上半身健硕的骑手

如果你的肩膀宽厚、胸部厚实或整体上半身强壮,许多摩托车,尤其是现代仿赛车型,就会显得很局促。这不是你的错觉,这类仿赛车型都是为了紧凑和轻量化设计,让体型较大的骑手感觉像穿了一件小号的夹克。

首要感受是车把宽度和角度,狭窄的车把,尤其是分离式车把会让你的转向过于敏感容易疲劳,背部还会逐渐前倾。

其次是风阻保护问题,即使是带导流罩和挡风玻璃的车型也可能很难适应你,假如挡风玻璃偏小,你的上半身就会受到风的影响。由于你的坐姿会比普通骑手更宽更高,气流会直接冲击胸部,还会持续晃动你的头盔。

你需要的车型必须配备宽车把、有宽敞的驾驶空间和舒展的骑行三角,要允许你的手臂自然外放。

最佳选择:凯旋tiger 1200 ADV。这种大型 ADV 专为长途骑行和大体型设计,宽车把、直立坐姿,腿部空间充足,让体型较大的骑手能自然活动。虽然不轻巧,但对宽肩骑手而言,任何速度下都稳定可靠。

备选车型就是哈雷戴维森的 Fat Bob 114。想要空间?肥霸就能满足你,宽车把、宽油箱、开放式的骑行三角,你不需要弯腰蜷缩,仿佛 “置身车中” 而非 “骑在车上”。凭借强劲扭矩,肥霸也不在乎你的体重。

选车关键,就是你要理解,舒适源于空间,而非单单 “够得到”。你需要让手臂自由舒展、胸部敞开、脊柱中立的车型。假如你感觉在车上需要蜷缩,那就必错无疑。

第七类:小体型轻量级骑手,也就是身高、体重较小或两者兼具的人。

假如你身材娇小,就可能经历过 “被摩托车骑” 的感觉,离合器沉重、换挡别扭,倒车入位时需要和摩托车搏斗。最糟糕的是,人们常推荐的入门级车型,对非 “壮汉” 体型的你而言依然难以驾驭。

核心挑战是重量和平衡,即使是 650cc 的中型车,假如重心高、车身高,低速操控也会异常困难。轻量级骑手常在停车场推车、不平路面停车保持直立,或拥堵路况控车时出现问题,这并不是因为你经验不足,而是物理规律,也就是车身重量和骑手力量不匹配使然。

还有离合器和刹车力度问题,为普通骑手设计的车型,手把可能需要超乎想象的握力,你在长途骑行中很快就会感觉到操控疲劳。

理想车型就是即使在超低速的情况下也能平衡、灵敏、轻盈,不仅重量轻,更要重心低、座椅窄、人体工程学友好。

最好的选择,KTM Duke 390。湿重仅165公斤,轻如羽毛却性能犀利。坐姿直立自信,车身狭窄,矮个子或者小体型骑手能轻松夹紧,是同级别中少数兼具运动感和易控性的车型。

备选,就是本田 CB 400F。虽然比KTM Duke 稍重,但平衡性很好,低座高、离合器轻松、几何设计友好,适合那些想选中型车却不想压力太大的骑手。此外,本田的车子运行平稳,能增强信心,让你骑行更轻松。

选择原则就是,不要按排量买车,按停车时的感觉选车。假如你在低速下操控已经很难,那么提速后也不会有乐趣可言。

第八类,老年骑手

不管是年龄还是关节劳损,总有一刻,你不是在追求舒适,而是成为了骑行中的必需品。随着年龄增长,从跨上车到捏离合器的每个动作都可能变得费力。而且事实是,大多数摩托车在设计的时候都没有考虑过老年骑手。

对于年龄大的骑手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机动性,比如跨过高座椅、蜷缩膝盖到前倾撑车把,这些年轻人的轻松动作,现在可能都会让你肩膀不舒服、膝盖僵硬等等。

疲劳问题也同样突出,即使是轻量级车型,假如你无法坐直也会让你疲惫。长途骑行就会变成耐力的考验,这不是因为发动机动力乏力,而是到达下一个休息点时,你的全身都开始剧痛难忍。

好消息是,现在有了专为这类骑手设计的车型,操作强度低、还有直立人体工程学、动力平稳、上下车便捷,还有的车有自动挡。

最好的选择,本田 NC750X DCT。堪称想自信骑行的老年“黄金标准”,座椅高度800毫米,并列双缸发动机平稳强劲,自动挡 DCT 变速箱不需要离合和换挡,拧油门就能走。原车就又储物空间,还有放松的骑行三角,让你的骑行足够舒适。

备选,就是宝马 R 1250 RT。假如你更爱长途旅行或者追求舒适,R 1250 RT 就难以被超越,电子可调悬挂、加热手把座椅、放松的人体工程学,以及史上最平稳的拳击手发动机。虽然不轻,但行驶稳定、功能丰富,适合你长时间骑行。

选车原则就是,你要智慧骑行,不能硬撑。舒适的车能让你骑得更多、疲劳更少。

其实现在没有万能摩托车,骑手体型各异。身形、身高、身体比例甚至体重分布,都会明显的影响骑行感受、操控性和性能。适合你朋友的摩托车,让你骑可能感觉像上刑。再多的马力或者帅气的外观,都无法弥补不合身的缺陷。

好消息是,合适你的车一定存在,所以,在追求参数或者跟风热门车型前,请退后一步,多试坐几辆车,感受一下腿部位置、握把距离,相信身体的感觉。当找到一辆贴合你的车型时,真正的骑行才会开始。

您可能喜欢

摩托范